为保障平江路行人通行及游客游览安全,昨起,平江路(白塔东路至干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每日8:30-21:30,平江路禁止非机动车通行。平江路沿线内部居民则按现场值勤人员指挥通行和停放非机动车。昨天是“限行”首日,记者来到平江路实地探访。

  昨天8:30,执法人员在平江路最南端、近干将路口,架起隔离栏。看到骑着电动车的,执法人员立即向他们“喊停”,并告知他们“限行”的时间和范围,请他们绕行。

  据悉,本次平江路“限行”涉及到的对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住民”。街道、社区建议住在平江路南北两侧的居民尽量从靠近自己一端的口子出入。住在平江路中段的居民,可以从附近未封闭的支巷通行。第二类是平江路上的商户,建议他们将非机动车就近停放在支巷口,步行至店内。第三类是外卖车、人力车、保洁车等。外卖车、人力车坚决不予入内,鼓励保洁车辆早晚作业。

  从去年开始,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针对平江路的日常通行体验进行民意调查。调查显示,不少生活在平江路上的“原住民”对家门口非机动车穿行意见很大。“电动车横冲直撞,安全隐患大”“宁静舒适的‘慢生活’体验感缺失”等成了大多数调查对象的心声。

  昨天,平江路“原住民”纷纷站出来,充当志愿者答疑解惑、维持秩序。钟珏贞住在钮家巷四十多年,当天她特意起了个大早,在钮家巷、平江路口为骑电动车的行人发放告知书,并为他们规划绕行路线。钟珏贞说,每天8:30后非机动车开始限行,也是街道根据“原住民”们的生活习惯做出的合理规划,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此次限行还得到了游客们的肯定。来自广东的宋先生和黄小姐这次来平江路“旅拍”,对于第二次来到苏州的他们来说,平江路的形象和以往大不一样。“两年前这里还十分嘈杂,常常人在前面走,后面就有人一直鸣笛。”宋先生说,这次再来平江路,清静下来的老街也有了别样的味道,体验感极佳。

  不同于一般的步行街,平江路有着自己的特色——老街上住着大量的“原住民”。平江街道综合处副处长周立平表示,这次“限行”,主要是维护“原住民”和游客的出行安全,改善景区管理。“‘限行’后,街道会推出一系列措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对此,平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谢春明介绍,执法人员联合社区已经在做非机动车车主信息登记,对“原住民”发放通行证,“限行”期间可以推行进入平江路。他们还安排了一批安保人员,帮助行动不便的居民推行。

  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透露,针对年轻人反映较多的“限行”后收快递的问题,下一步,街道和社区将在各支巷口设置快递柜等,便于他们取物。对于“原住民”们停放非机动车问题,社区将在附近支巷多开辟非机动车停放点,不仅可以停车还可以智能充电。